云盘直链免费下载PDF电子书杂志

留一点专注的时间给孩子

每天早上五点半,我一般都会自动醒来,起床,洗漱,坐在阳台前,打开电脑,深吸一口早晨的空气,写文。 几乎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将早上这一点时间看的非常重要,不希望被打扰。 前天早上还是一样,我准备好坐下,正在写文同时,听到房间里女儿在大声叫着爸爸。我心想有老婆和女儿在房间,就没有过多理睬,继续打字。 过了一会,房间门打开,女儿一脸微笑几乎是小跑着从房间里出来。刚刚从睡梦里醒来的缘故,头发还没来得及梳,睡眼惺忪的双眼瞪着我,笑着向我跑来。 女儿还不到两岁,表达心情最直观的就是面部的微笑以及不那么娴熟的小跑。尽管小跑起来有些歪歪扭扭,还是可以看出非常激动。 这时候老婆也出来了,最近老婆在准备一项考试,所以应该是早上很早就起来在房间里看书。现在老婆看到女儿出来,自己拿着书到客厅里看。 女儿跑到我跟前,好奇的看着电脑屏幕,双手在键盘上双管齐下,拍打键盘的声音噼里啪啦,非常清脆,也非常高兴。我写文刚好一半,被女儿打断了,就希望她先去客厅自己玩会,我写完再陪她玩。 于是我没有过多和女儿互动,只是机械性的把女儿的小手从键盘上拿开,随便从角落里捡到一个小玩具递给她,把她抱到客厅,然后我就继续坐下来,写文。 期间我发现她可能发现我的冷淡反应,就干脆拿着我刚才递给她的玩具,围到老婆身边,嘴里不那么连贯地说着:“妈妈,看”。时而又自己笑起来,时而把玩具在地上弄出声音,想引起老婆的注意。 当时老婆一边在看书,一遍象征性的回应一下。女儿干脆起来,把双手放在脸上,舌头伸出来收回去。之前女儿看动画片自己学会的这个调皮的动作,每当她做出这个动作,我和老婆都会立刻也做出这个动作回应她,逗她。 但今天,老婆只简单点点头,眼睛还没离开书本。我看到女儿一个人原地走了一圈,然后停在客厅中央,突然间大哭起来。我立刻跑到女儿身边,抱起她,刚才还挂着微笑的脸蛋此刻由于委屈变得扭曲通红。刚才还有一点激情的双眼此刻不断涌出泪水。 老婆也过来了,我们俩不断的安慰着她,和她说话,为刚才我们俩的态度向她道歉。然后女儿转向老婆,喊了一句妈妈,又转向我喊了一句爸爸,立刻开心的笑起来。 孩子们的幸福开心,远比我们想象中要简单的多。幸福的含义或许每个人理解不同,给出的定义不同。我们总觉得,要拼命的赚钱,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更多的玩具,更一流的居住环境,更好的营养,这样才是给孩子创造幸福。 为父母者,其心都是相似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的好,吃的好,快乐,开心。只不过我们自己强加定义的幸福,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我经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父母,一边拿着手机,一遍心不在焉的回答着孩子的各种提问,甚至还会表现不耐烦。回老家,更是看到很多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无理取闹”变现的极其厌烦,恨不得孩子一整天都睡觉不吵不闹。 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是专门留给孩子的,专门用心放下手里的一切去好好陪陪孩子的。 我们都太忙了,手机里的朋友圈还没有浏览一遍呢,刚出的新剧还没看完呢。新的项目要上线,必须加班加班。周末还要和老朋友聚会呢,带着孩子多不方便。我们感叹,时间咋都不够用呢。 很多人和我说,上班累成狗,回到家还要被小祖宗折腾,身心疲惫。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孩子对不起,我没有那么爱你,至少不如你那么爱我。孩子仅仅是我们人生世界里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却是孩子的整个世界。我想孩子们的幸福没有我们心里规划的那么复杂,仅仅是想多一点我们的陪伴,多一点和我们的互动。这点时间里,请保证是专注的,是专门留给孩子的。 网上和书店里育儿书籍,视频一大堆。究竟什么样的育儿理念才是最好的,每个父母都要根据自己孩子情况进行摸索学习。我偶尔也看这些育儿经验,但更多的是和女儿实际接触中学习成长。 孩子的童年就这么几年,最需要父母陪伴,参与的时候。每每看到电视上播放的留守儿童那种期盼的眼神,我都非常难受,我理解那些父母们不得已的苦衷,但我更同情那些留守在家里,整天见不到父母的孩子。 一份没有父母守候陪伴的成长,必定是残缺的,缺乏安全感的,是没有温度的成长。这种残缺,缺乏安全感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所以,有些早上女儿起的早,我就没有更文,这和我之前每日一文的决心有点背离,但我还是想有机会的时候,把这点专注的时间,给女儿。 如果你也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无论你每天的时间里,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时间是用来陪孩子的,请做到这一点时间的专注性,全身心的和孩子融在一起,暂离手机,暂离电视,暂离平板。 一份专注的陪伴,是给孩子幸福的基础。 文|东东

多种花,少栽刺

  一   有的花枝,既开花,又长刺,比如玫瑰。但枝上的花,开了,很快就枯了,就谢了,而枝上的刺,既不枯也不谢,能与枝长久地存在。   正因为美丽的花,会枯会谢,开不长久,所以我们才要多栽花;也正为伤人的刺,一旦长出来就难以消除,所以我们才要少栽刺。   以前父母常提醒,出门在外,要多栽花少栽刺,过去还不太明白,现在明白了。   二   两个人离得很远时,一方为了让另一方听见,必须大声喊出来。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大声喊出来,那就是两个人在争执的时候。   两个人在争执的时候,离得并不远,有时是面对面、身靠身,为什么还要大声喊出来呢?难道对方听不见吗?   大声喊出来,一定是两个人的距离远了。两个人争执的时候大声喊出来,也一定是两个人的距离远了。他们身体的距离相距很近,那一定是他们心灵的距离相距很远。   当你向你的同事、朋友、亲人大声喊出来时,应该多想想,自己的心是不是离他们远了?   三   我有一个朋友,人际关系很好,谁都愿意跟他交朋友。我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于是留意起他来。   手机来电显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响铃,二是振动,三是静音。我发现,朋友常常是把手机设置在振动状态。我问为什么?朋友说,手机来电的三种显示方式,就振动的方式最好了,既不会因响铃而吵着别人,也不会因静音而没有发觉来电而误了别人的电话。   经朋友一说,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一个时刻不忘为他人着想的人,人际关系怎么不会好呢?   四   说起让步,我就想起了两只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两只山羊在独木桥上相遇,它们互不让步,都争着自己要先过独木桥,结果在争斗中双双坠崖而亡。   两只山羊互不让步的故事,教训是深刻的。在现实生活中,因互不让步而酿成悲剧的,也不乏其人。   让步,在一些人看来,让步说到底就是让自己让步,让别人进步。把进步让给别人,这不是傻吗?其实这里面蕴含着儒家的一种智慧:先自己让步,让别人进步,别人进步了,才腾出了自己进步的空间,自己才有了进步的余地。所以,让步,也是在让自己进步。   让步,既可以让别人进步,也可以让自己进步,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在你的让步中,让别人看到了你的美德。 作者:黄小平

沉默是心与心最好的磨合

一个人在路上,一个人的生活里。   走着走着就笑了,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淡了,淡着淡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累了,累了累了就懂了生活像一场无声电影,时光在荧幕里循环循环   人在这场演绎里诞生然后死去然后落幕,这个舞台在走进许多青涩的面孔重复着错误着许多时候我们表达出来的是无言,无言更胜有言,有些话说太多倦了人静静的看着天,人说:我知道你的颜色,是多彩的,我知道你的心情,是多变的,我知道你的尺度,是无芸的,我懂你可你不懂我。   天静静的看着人,天不说,也不想,因为人永远都不会懂天,天却懂人,所以包容大地上每个人的言语。   每个人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都是不同的,既然存在不同就不要否认别人的想法和说法,用时候沉默是心与心最好的磨合。

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心态就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美国的罗杰·罗尔斯是纽约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州长,在他的身上,就完全体现了这种所谓的心情重要性,他出生在纽约当时一个环境肮脏、充满暴力而且是偷渡者和流浪汉聚集地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声名狼藉,据说在那里出生的孩子由于耳濡目染,并没有几个在长大后从事什么体面职业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会了逃学、打架,甚至是偷窃或者是吸毒。然而,同样是在这里出生的罗杰·罗尔斯却成了后来纽约的州长,这还得感谢他们当时学校的董事兼校长皮尔·保罗先生。   当年,这个可怜的校长发现,这些孩子甚至比当时最为流行的“迷茫的一代”更加无所事事,他们上课不与老师合作,也不经常去上课,每天除了打架就是和老师作对,甚至在某一段时间还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先生尝试了好多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却始终无济于事,不过校长在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迷信,只要是有关于迷信这方面的,他们都深信不已,于是皮尔·保罗抓住这个特点,在他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看手相,并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终于轮到罗杰·罗尔斯了,当他把肮脏的小手递给校长的时候,校长很兴奋地拉着罗杰·罗尔斯的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我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罗杰·罗尔斯确实被惊呆了,从出生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谁给过他这么高的评价,唯一的一次就是他奶奶说他能当个船长,不过比起纽约州的州长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于是,在以后的生活里,小罗尔斯的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他的衣服也不再是沾满泥土,说话也不再夹带污言秽语了,甚至在走路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挺直了腰杆,始终都以一个纽约州未来的州长身份来要求自己。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1岁的那一年,罗杰·罗尔斯成功地成为了纽约州的第一个黑人州长,在他的名言里,心情是不值钱的,但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情确是非常有价值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生活是由无穷无尽的关系组成的。   你应该从中分辨出最重要的关系和相对次要的关系,比如你和食物的关系,就比你和小学同学的关系更密切。   食物是你每天都要和其发生关联的事物,它们要进入你的身体。小学同学,除了极个别的,都已成了回忆。   六十多年前,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人是一定要有一种连接感的,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每个人都与他人相连,断裂的时候才空旷无助。不过,不要失望,还会有新的连接發生,这就是自然法则。

敲门的背后是成长

  上个周末,听完远在美国的堂姐讲的一个故事,我内心颇为触动。   一个小男孩幫他妈妈卖小饰品,他总是挨家挨户地去敲门。   每次,他会敲10户门。其中有6户会拒绝,4户会听他讲,2户会买。   成交的这两户,会让他赚4美分。即每一次,他能赚4美分。   按照这个概率,他考虑的不是这次敲门是否会被拒绝,也不是结果的好与坏。而是想,一整个下午,他能敲多少户门……   在孩子眼里,销售就是这么简单,根本没有复杂的套路。   而大多数失败者,都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怕被小看,怕不能成功。

交际中最好的品质

  很多年以前,在京城一条繁华的街上,有一老一少两个补鞋匠,手艺都很出色。不过由于地方有限,两人不得不挤在一个巴掌大的摊位前,一起等待生意的到来。   一開始,前去补鞋的人都以为他们是父子俩,心想反正是一家人,让谁挣钱都一样;后来才知道,两人压根不认识。于是他们再去补鞋时,就犯了愁:把鞋给年轻人补吧,老人可怜巴巴的眼神让人不忍直视;可让老人补吧,年轻人又会不停地叹气,自言自语说,挣了钱才能赶紧回老家娶媳妇。   看着他们暗中较劲的样子,顾客们不愿得罪人,竟不约而同地宁愿多走点路,去找另一个手艺一般的补鞋匠。时间一长,两个人的生意慢慢地淡了下来。   这天早上,年轻人惊讶地发现,老人竟然没有出摊,心中不由得一阵窃喜。到了中午,老人才慢悠悠地来了,不过他是空着手的。   年轻人不解,老人笑着问他:“一个人在这里摆摊,生意是不是好些了?”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老人叹了口气说:“以前,我们两个人争抢顾客,结果客源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流失了。以后,我们不妨轮流出摊,这样既避免了竞争,也不会给顾客造成心理压力。”年轻人一口答应下来。果然时间不长,他们的生意都开始好转。   做事情,有舍才有得。退让不是放弃,而是一种能让人走向成功的大智慧,也是人际交往中最好的品质。

凡事提前五分钟

  一天早晨,我在家有点事,比平时晚了五分钟出门。刚走到地铁口,就发现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实在太多,我等到第二班车来时,才被后面的人推搡着挤了上去。在车里的那半小时,不仅站不稳容易东倒西歪,而且因为人都挤在一起,所以被踩脚、被撞,甚至莫名其妙地被人嘟囔几句这种事我经历了个遍。   但在往常,早五分钟出门,情况就大不一样。我可以从容地在线外等候,不会因被人强行插队而感到心里不舒服。我可以上车找个空位坐下来,不慌不忙地拿出书包里的书,进入阅读状态。实在觉得疲倦了,还可以闭目养神,靠在挡板边小憩一会儿。   不得不说,早几分钟和晚几分钟,区别真的很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活中,做任何事,如果早些做准备,不仅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和麻烦,还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总有很多人一边抱怨上班高峰期太挤,一边又不肯早几分钟出发,总把时间拖到最后一秒才动身。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会越来越感到疲惫和心累。   有个做HR的朋友跟我说,通常在一个公司,早到几分钟的员工总比迟到几分钟的员工更优秀。刚开始,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在于这几分钟的表现。但他的解释又让我感到確实有几分道理:早到几分钟的员工,可以提前梳理当天的安排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有条理。也可以泡好一杯茶,清理一下办公桌,提前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中。   而晚到几分钟的员工,总处于手忙脚乱中。他们做事情往往缺乏主动性,总是被推着催着赶着走。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匆忙应付各项任务,出错的概率也更大。在职场上,你的工作态度其实也是工作能力的体现。早到几分钟的人对待工作往往更加积极主动,迟到几分钟的却常有拖延懈怠的情绪。一个人能力欠佳,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弥补。但实力再强,懒散也会让人荒废。   有句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些看似比你优秀的人,可能并没有多厉害,不过是赢在了细节处。比如凡事比你早一步,日积月累,也就成了你无法企及的高手。   凡事提前五分钟,本质上是一种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处事方式。   当你觉得赶车很挤,害怕上班打卡会迟到,你是否想过早几分钟出门,可能就能避开让人压抑的车流高峰期;当你总担心无法及时完成既定的或突发的工作任务,你是否想过把事情往前赶一点,可能就不必为此惴惴不安;当你害怕耽误想要见的人、想要谈的事,你是否想过提前做准备,多留一些余地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说,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凡事提前五分钟,是一种习惯,能让我们凡事都做好准备,不至于太慌乱;它也是一种心态,能让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从容地应对;它更是一种态度,能让别人看到你的用心和真诚,体现出你对人对事的尊重和重视。如果想要优化生活的秩序,更好地把握机会,不妨凡事提前五分钟。